车厢内循环系统的清洁
2万公里时在SSSS洗过一次
好像拿个‘必扑’杀虫剂罐样的,套根细管直接往前挡玻璃底部引擎盖下的集水导流塑胶盒栅格里喷,一边开启空调、开启风机轮流扭动变换风挡
有没有弄干净?个人感觉这种方法有点不靠谱
倒是把车里弄得浓浓的异味,靠!害得我好几天没事就去海边开启所有车门,风机4档,加上5级海风,吹了半个来月,总算清除了那讨厌的清洁剂气味,还有那SSSS往车里喷的什么空气清洁剂还是什么香水味的
昨天端午节
孩子去中考,我得闲一天
在家想整明白这车厢内循环系统进气喉的构造,顺便自己动手清洁下
就拆卸过后,发现这小鬼子的东西,其设计巧妙,简单可靠,关键是动手前先仔细查看相关部位,弄明白结构了,拆卸快捷方便。这次拆卸所用唯一工具就一把58mm瑞士小刀,步骤很简单
掀开引擎盖,卸下前挡底部、引擎盖板下的集水盒上边沿水密条
![](http://img.chematou.com/1738/205478b31205af4783a7943f3df8d3eb.jpg)
水密条卡口,用手一捏往上推送就出来了,注意水密条底边有前后之分
![](http://img.chematou.com/1064/c1e40d4af9076b1744a9bb33c56051c2.jpg)
松开集水盒紧固卡口,中间螺杆逆时针转90度,随松扣,往上推送整个卡口即可脱出来
![](http://img.chematou.com/1236/dfae266374a85adb3af627d2e925644c.jpg)
松开集水盒端部的压紧扣卡扣,这个卡口中间螺杆是螺纹的,我用这次唯一使用的工具----瑞士小刀,直接撬出,先撬中间,再撬外围的
![](http://img.chematou.com/1037/282c07b56bdd937184b29d20ea278cf9.jpg)
实际上只用松开副驾侧的压紧扣即可
虽然是螺纹的,由于是塑料材质,其实很难旋出,这个都拧花了都没出来,还是直接撬的。
![](http://img.chematou.com/1533/805e53c062d775b2a4ba48d13886610a.jpg)
集水盒是左右分体的,所以要断开玻璃水喷嘴的链接胶管。
![](http://img.chematou.com/462/04c7dba4337ca1cc40127978e399c707.jpg)
只要卸下副驾侧集水盒即可,慢慢牵移拔拉,一点点地慢慢地就可以取下右侧集水盒
![](http://img.chematou.com/lazyload.png)
原以为卸下这集水盒后就能看到车厢内循环进气口了
其实不然
在集水盒下,还有一个上部由三个卡扣,下部有三个卡子固定住的导水盖板,极其水密地隔绝了进气口与外部的直接裸露,进气口还藏在其背后
![](http://img.chematou.com/lazyload.png)
来张导水盖板特写
![](http://img.chematou.com/lazyload.png)
对照下图,三个红色标记处卡扣紧固,三个绿色标记处是导水盖板下边沿的卡子紧固
![](http://img.chematou.com/lazyload.png)
右侧红色标记处卡扣隐藏在左侧集水盒下,要卸下来有点小难度,可以用细长的尖嘴钳操作,我是只靠三根手指伸进去捣鼓卸下来又安装上去的。
(因为两根雨刮的电机连杆穿插在左侧集水盒中,要卸左侧集水盒得先卸雨刮连杆----工程大了,好像还要在车厢内拆中控台,所以就没动这左侧部分。
想到这,才察觉到集水盒做成左右分体式的用意了,就是为了方便用户清洁车厢内循环进气口,只要拆卸右侧副驾位的那半就可以啦)
取下这隐藏在第二层的导水盖板后,终于看见车厢内循环进气口了
![](http://img.chematou.com/lazyload.png)
来几张近景的
![](http://img.chematou.com/lazyload.png)
![](http://img.chematou.com/lazyload.png)
![](http://img.chematou.com/lazyload.png)
灰尘不少,尤其是里面那滚筒式风机叶轮上面
下面的活就简单了,找根铁丝和抹布
这样、、、这样、、、
那样、、、那样、、、
![](http://img.chematou.com/lazyload.png)
![](http://img.chematou.com/lazyload.png)
伸进去耐心地仔细擦拭,勤换几次,保证抹布的清洁度再伸进去擦拭。
最后逆程序安装回去就好
下面的动作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