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知识大家学—颠覆低端车不能用高端油的言论(申精)

        本人(不是托)驾龄5年,B2驾照,虽然在各位高人面前仍是一个迷途的小羔羊,但出于对汽车热爱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段期间寻找了各种各样的资料以及受到一些前辈的指点,学习到了很多相当受用的润滑油(机油)

的知识,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新人们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前辈们对不足之处加以指点,谢谢!

 

文中最后一段写了我为雨燕车友们推荐使用的机油~感谢观看~

 

 

还请斑竹设一个精!

 

       上回发表了一篇“草纸蓝燕首保作业(求认证车主-加射精!)当一回小白鼠”的作业,有幸得到兔爷的射精以及首页的推荐,感谢兔爷啊!(拍一拍马屁)地址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362-10038713-1.html

      

      首先要谈一谈使用了全合成机油后的小白鼠测试结果及用油感觉感觉:

      

      1.  动力  。     有一个质的飞跃,最直接的感受是开空调与原来不开空调时动力相当!这句话绝对不是吹牛而且空调的制冷能力也有相应的增强了一点(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换油的缘故,原先在大中午气温炎热的时候开空调一档,还有一点汗意,虽然风口对着自己显得不是很热,但车内的温度还是比较高的,换油后明显觉得比之前凉快得多,这个不知道是不是换油的缘故,还请高人指点)不开启空调状态下动力的提升更为明显,转速上升很快,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原先转速上升的时候感觉懒懒散散的,现在是一种很积极的状态,当然也不排除有一点心理暗示在这里

      2.  噪音 。       日常行驶中发动机的声音相比之前没有明显的区别,觉得变化不大,但高转数就不可一日而语,换油之前发动机拉高转数大多是高频的噪音,很难听,现在换油后是低频的怒吼声,很爽很好听

      3.  油耗 。       觉得油耗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如果非要说增多的话,就是激情驾驶带来的费用,哈哈

 

   针对以上的用后感,都是自己很负责任的观察中写下来的,不是吹牛的说用全合成机油多好多好,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接下来谈一谈机油方面的知识,写下这个最主要还是想给一些新手带来借鉴和经验,可以减少碰壁和少走弯路,乐于助人,我愿意!

 

  一:先从几大机油厂商说起。(尽量简短,大家才看得不那么枯燥,不完善之处请谅解!)

SHELL 壳牌      (英国)壳牌的XHVI三类基础油专利技术能够达到PAO聚烯烃四类基础油性能,技术实力很强

MOBIL 美孚   (美国)民用全合成三大品牌壳牌、美孚、嘉实多中的老大,强劲的技术实力和聚烯烃PAO专利

CASTROL 嘉实多 德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 "独立润滑油生产厂家",后被英国BP收购,技术成熟

法国MOTUL摩特美国TORCO拓酷美国REDLINE红线它们的历史网上一搜就能找到,历史悠久、职业赛道润滑油的厂家,也是酯类合成润滑油的著名厂家,MOTUL摩特和TORCO拓酷和REDLINE红线,专为职业赛和改装赛车提供定制的高性能润滑油

这几个品牌是具备一定规模一定历史一定技术实力的,(其他不一一介绍)如果对润滑油一点不熟悉的TX可以在确保正品和合理价格的情况下在这些品牌内选择自己对应粘度的型号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二:美国石油协会认证:API & SAE

API:

SH   锌含量限制1300ppm,磷含量1200ppm,该标准早已废除(注意)
SJ    锌含量限制1100ppm,磷含量1000ppm,
该标准仍有效
SL   锌含量限制1100ppm,磷含量1000ppm,该标准仍有效
SM  锌含量限制870ppm,磷含量800ppm,    该标准仍有效

发动机润滑油抗磨剂一直以来主要成分还是二硫代磷酸锌,也就是ZDDP,所以磷和锌含量直接代表着抗磨配方的多少,但是为了妥协环保,磷含量被不断限制,从而导致抗磨配方受到很大限制,另外对于现代汽车来说,昂贵的三元催化和氧传感器对排放中磷含量都很敏感,过高的磷含量排放会导致三元过早失效。但是就发动机本身来说,锌和磷是最有效的也是成本最合理的抗磨配方。所以API从SL升级到SM对环境对三元肯定是好的,但是对发动机却不一定。

万恶的4S店选择SF或者SH级别的机油给我们做首保和二保,对于带有三元催化的车来讲,机油的选择最低也要达到SH级别以上其磷含量才不至于超标,更何况SH级别也已经属于废除的标准了(上面注明)

有人会问API级别越高不就意味着发动机抗磨损降低了?但是锌磷含量的降低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会使发动机造成更高的磨损,随着基础油与添加剂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抗磨损方面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SAE(润滑油粘度)注意红字:

现在人们大多数用复级润滑油(四季),这种润滑油能够适应很大的环境温度变化,无论在低温还是高温状态都可以维持很好的流动性和粘度,这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SAE5W-40、10W-40这种标准了。 这个W是Winter冬天的意思,W前面的数字代表这这个润滑油在低温环境下的流动性,代表的方式是它的倾点温度,大家可以理解成它的结冰点凝固点温度;而W后面的数字代表这这个润滑油在100摄氏度环境下的运动粘度。因此这两个数字并不是直接等于温度的。

 

关于机油的SAE认证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30油与40油的区别(例如5W-30与5W-40中的30与40).有很多人被一种说法所误导:30就是指需要在环境温度低于30℃时使用,40就是指需要在环境温度低于40℃时使用。这

种说法可谓大错特错,我想可能现在大部分的车友还在被这样的说法所误导,并且这一说法还

是在继续被转载被引用。 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是90-100℃,另外还有一些车厂推荐四季使用

5W-20的油,难道这些车只能在气温20℃以下的地区行驶?难道这些车厂在拿自己产的车开玩

笑? 通过对SAE认证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实20、30和40只是对机油在100℃时运动粘度的一个

范围的代表,跟环境温度真的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在这里我希望看到这篇帖子的车友尽快摆

脱这种误导所带来的在选择机油粘度方面的束缚。

(2):关于四季通用机油的粘度的选择。我们既然已经摆脱了环境温度的束缚,那么之前那些所谓的冬季机油夏季机油的区分我们也就可以抛之脑后了,因为发动机在充分热起来之后的温度在冬季和夏季是差不多的,都在90-100℃左右,那么如果你的车的原厂推荐机油粘度在冬季是5W-30,那么在夏季你同样可以使用这个粘度的机油,但是这里有两点是需要着重提一下的,首先是关于W前面这个数字的选择,在SAE J-300(2007)标准中我们需要关注一下低温启动粘度和低温泵送粘度,基本上的原则是W前面的这个数字减去35所得到的数字代表着在那个温度以上车辆是可以正常启动的,比如10W的机油在-25℃以上可以保证车辆的正常启动,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温度是一个极限温度,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最好不要去尝试极限,以北京为例,冬季最低温度在-15℃左右,那么15W的油就差不多是极限,所以最好选择10W、5W甚至0W的油。另外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关于HTHS:

 (3):比较稀的机油可以给我们带来比较好的节油效果,因为毕竟机油稀的话发动机内部零件的运动阻力就相对减小,所以现在国际上用油的趋势是越来越稀。

 

       综合以上种种,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选择正确的机油使用。

通过以上对机油的一点资料以及对API、SAE认证的学习,对于大部分选用矿物油的车友来讲已

经基本上够用了,而对于激烈驾驶(指那些经常长时间在4000转以上运行的车辆)的车友来

说,应该选择全合成油,而作为我个人的理解,其实用矿物油和全合成油的费用基本上差不了

多少,矿物油5000公里一换,而长效的全合成油可以做到10000或者15000公里一换,这样产生

的费用基本不差多少(借鉴与美孚的官方承诺换油期:1.5万英里=24000公里)

      而SM级别的全合成机油含有更少锌和磷,充分的减少了三元催化的破坏,加上实力雄厚的

一些公司加入的添加剂,大大增加了抗磨性和减少了积碳(清洁能力),又可以承受得住激烈驾驶(低端车如果要到达一定的高速就一定要把转数拉高)无论从经济费用又或者发动机保护等方面来说,低端车选择半全合成或者全合成的高端油是有利而无害的,所以我要颠覆低端车不能用高端油的言论,而不是像某些人说的,花钱受罪,难道穷人吃了好东西会拉肚子?会死?这根本不可能!

 

以上全是个人见解(部分内容转载自北京小白杨文章),如果不足之处还请高人指点,批评指

正~!大家共勉。


 最后来探讨我们的雨燕应该选用的机油,首先我推荐的是美孚1号机油,它们公司的强大技术实力和聚烯烃PAO专利垄断(合成油)是无容置疑的,聚α-烯烃(PAO)和酯类基础油是属于非常规基础油,即合成油,以酯类油生产为代表的法国MOTUL就是其中一个厂商.我个人觉得排名应按美孚第一,MOTUL第二.而有些朋友又问了,那壳牌呢?其实壳牌是以XHVI基础油(XHVI是壳牌专利技术的合成型基础油)著称,但XHVI基础油不属于全合成机油,因为它采用加氢裂化--加氢异构化技术生产基础油,不过性能已经非常接近全合成机油,所以习惯上也称它为全合成,但XHVI基础油其性能 (粘温特性和抗氧化性等)PAO和酯类有较大差距,也就是说在抗高温性上灰壳肯定不如以PAO为代表的美孚一号和以酯类为代表的法国MOTUL全合成润滑油,只能说XHVI基础油具有全合成油的性能,但与美孚一号和以酯类为代表的法国MOTUL相比,还是次之.所以壳牌属于第三推荐.CASTROL(嘉实多)90年代用壳牌生产的API 类矿物油重新配方其SYNTECH发动机油,也达到了差不多壳牌的技术实力.以上品牌的排名,看了以后,选择哪个品牌,你懂的!

另外剩下的就是粘度选择,我个人认为城市驾驶以及偶尔自驾游,

选择5W-30的标号,四季使用就足够了,当地气温如果低于零下35度的就应该选择0w-30了,而那些怀着一颗赛车手的心,经常长途加激烈驾驶的燕友就可以选择5W-40的标号(气温低者同上)而在油品上的选择,无论是1.3YY又或者1.5YY,我认为大家都是时候抛弃矿物油了,直接上全合成油,无论是从性能,噪音降低,发动机保护,清洁能力,性价比来说,全合成机油都是不二之选(那些嘴上带着"没必要这样折腾机器"的人,只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而已)希望燕友们以后不用再在机油的选择上头疼,坚持用全合成机油,让我们的YY拥有一颗健康而有活力的"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永远不会将我们丢在路边,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