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贴〗车内接电源线完美方法图解(更新维修手册)
更新:上传英文版维修手册,国内车型与英文版手册内容相差不大,可作为参考。
115网盘地址:http://115.com/file/e7hx1zc3
百度网盘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86684&uk=3340702834
解压密码:Mic_D   (区分大小写)


看到有人问车里接电,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从电瓶接。电瓶接电最简单,可穿线是难题,也是很多崇尚“原装位”TX纠结的主要原因。
简单写个教程,看图说话,第一次发贴,大家凑合看吧。接电方法主要由电路图得来,本人未全部测试,只是用万用表测过,动手前请先测试确认,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接线需要的端子芯,可以在大型电子元件城买到,也可以在汽配城找到拆车带线头的,一般2元内可以搞定。

车上主要有3个保险盒:
1.电瓶保险盒(发动机太脏,懒得洗)

电瓶上的保险盒是全车的总保险,除了启动电机外,所有电器都要经过这上面的80A的保险,两个红色的保险是后面电器用的,说明书上都有写

2.主保险盒(№.1保险盒)

这里50A的保险就是点火开关ACC之前的保险了。发动机仓里接电,从这个保险盒接比较安全而且整洁,就是端子不好找

3.车内保险盒(№.2保险盒)

晚上照的,闪光灯太近。

棕色的大插头上面有电瓶接过来的主电,就是最上面那根白色的线,从这接前面有一个80A的主保险和一个50A保险(№.1保险盒里),能接大电流,需要破线皮。
图左边带黑色塑料把的是两个插头,车里的电要从这里接,插头编号G271和G272,短的G271,长的G272,下面有图,一会再说。在车里这个插头是在上边,偷懒没转方向。

棕色插头旁边的白色插头,就是点火开关的线(接钥匙),插头号G273,3脚是白蓝色,直接接到电瓶上的50A保险上,启动电机会用到这根线。
4脚绿白色是启动线,钥匙拧到Start才有电。
5脚是ACC线,从钥匙直接过来的,ACC位置和ON位置有电,前面在电瓶上有50A保险。我之前接在这里,当时没注意到启动时断电的问题,后来改位置了。
2脚绿色线,ON位置有电,启动时不断电,但后面电器多,不建议接这里。
1脚黄色线,ON位置有电,接钥匙可控制的电,就是从这条线后面的保险上接。

再说如何不破线接电,CALM减配减的利害,不过保险盒没减,所以就有被减掉的东西空出来的保险,有2个未用的,都有保险。
第一个是S/R,座椅加热的,电路图上是15A保险,保险盒上印的20A,受钥匙控制,ON才有电,(更新)启动瞬间断电,手册里是17号保险。
第二个是4WD,四驱控制器用的,常电,15A手册里是15号保险。另外是接ACC上,需要破线,钥匙在ACC位置就有电,启动瞬间断电,和点烟器共用6号保险,15A。

先说容易接的:接在4WD保险后面,接在G271插头的第8脚,需要插件。这个插头要把黑色塑料把手扳起来才能拆下,不要拽线拨,拨不下来的。电流经过电瓶处的80A保险,50A保险,车里的4WD15A保险,很安全。
不容易接的:接在S/R保险后面,需要拆下车内保险盒,插头在背面,接在L341插头的第15脚上面,这里受钥匙控制,ON位置有电,(更新)启动瞬间断电,20A保险,足够用了,我就是接的这里。
另外一个是接ACC上,一定要接ACC的可以参考,ACC在G271插头的11脚有输出线,CD机,多功能显示屏和点烟器用这个线,对应的是ACC2,6号保险。

下面上图

总电源图的一部分,有两根主电源线,左边的主电源线就是上面说的棕色插头上的粗白线,右边主电源线是棕插头旁边那个白色插头上的白蓝线,两个都直接到钥匙开关上。

ACC主线是白色插头上蓝色的粗线,线上只有80A和50A两个保险,从这里接需要加保险,上面的图我接过线,线上有黑胶带。


这个是另外一部分,保险编号和随车手册的编号不一致。

下面是插头的图

车内保险盒正面,G271的8脚是4WD,空的,11脚是ACC,上面有线。插头是从没线的方向看的,从有线那边看要反过来,别数错了。
车内保险盒上下各有一个螺钉固定,接背面线时需要拆两个螺钉。

保险盒背面图,L314第15脚是S/R保险的脚(图上我标的S/H),一样不要看反。继电器都在背面,坏了要换很麻烦。

下面看我接的线,很原装位吧,用的蓝色耐高温线,打火机烧不动线皮的,比原车的线质量还好。车里一定要用耐高温线,不要用普通线加高温套管,高温套管不隔热,太热了套管里面的线皮一样会化。


还有TX问哪接地线,仔细找找就能找到,原车的地线基本都是黑色的,除了发动机上,每个接地螺钉上最多不超过两根地线,很好找,实在找不到就找个拧在铁上的螺钉,把漆磨掉,一样用。

其实车里到处都是接地点,有诗为证:

LH是左舵车用的,RH是右舵车用的,咱们国家都用LH。

先写到这吧,有看不明白的我再解释,欢迎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