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首保写个作业,与各位宝友交流经验、体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欢迎宝友们指正和拍砖。
已经近
驱车前往深圳奇建南通道4S店,总里程数有点吉利。

到了4S,先找到预约的保养接待邓姓小妹,很精干的一连串程序动作。
先上车检查各仪表、记录、车架号等,把保养周期指示器复位。填写我带上的说明书附带的首保单;查验行驶证、购车发票。同时介绍保养的规定、内容,出示保养项目单等。待我在保单上签署好,一会就有维修人员将车开到维修车间。
年轻的技师看上去已经是老手,对保养很熟练。由于是下午刚上班,开取工具箱,准备备件、油料等就一个人,动作麻利。期间还主动给我介绍保养内容,和说明书、保养项目单上基本一致。
车未升起前目测检查:刹车油、转向油、冷却液、玻璃水及雨刮、车内开关、手刹、各种灯。然后拉上手刹。
我也不停帮着在检查,打开冷却液罐时,一位维修技师跑来按住我手,说要小心沸腾出来伤人,我说不会,我已经摸到罐子早冷下来了,同时谢谢他的负责。这里赞扬一下。
图3-1↓玻璃水,我花约40元买了
图3-2↓
图3-3↓

图4-1↓其他如电瓶、刹车油、转向油都还正常。刹车和转向最怕油路破损泄漏,不过现在泄漏都有报警
图4-2↓
图4-3↓
与其他开过的车不同,我觉得宝来的大灯近光稍微偏近,而远光又偏高。我又常常夜晚开高速,所以提出调一下灯光。技师告诉我,新宝来的大灯远近光也是一体的,要上都上,要下都下。里外看了一下,不拆卸的话,看不到新宝来的大灯结构,先作罢。
车升起来了,上升
图5-1↓车升起。我不由得想起了验车时崭新的车貌。与验车时不同的是,一个新,一个旧了粘上泥土了、有些许锈蚀了,人都会老车还不会旧吗。
图5-2↓
拆下油螺丝,放机油。
图6↓放机油,还不是很黑

我的经验是如果很黑,就象东西燃烧后或碳粉那种煤黑色,则说明发动机高温状况不佳或冷却有问题。而不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高速运转的机轴或齿轮润滑油,在更换时的颜色虽然也很黑,但是那种偏灰的黑色。上面两者,要凭视觉经验判断。
对于燃烧而言,同样油品在压力正常和压力大时的工作温度是不同的,压力大工作温度则更高一些。所以带T的发动机,由于缸内压力大,其工作温度比自然吸气要高,因此冷却技术要求更高,汽缸及材料的设计强度要求也更高。
所以,凭经验判断,小宝心脏还是过得了关的、健康的。
在放机油的当口,技师顺便做底部目测检查,如转向拉杆的紧固、间隙情况,刹车管路等,然后就去卸4个轮胎去了。
图7-1↓前轮刹车管路、拉杆
图7-3↓另一个角度。刹车管路及感应控制线,后轮也同样
图7-4↓感应控制线
不论ABS、ASR、EBA、EBD,它们的执行元件主要就是这俩。车轮刹死时与地面打滑,或车轮加速空转、打滑空转,或这2种情况演变而出的其他近于失控状态,就要分别依靠ABS、ASR、EBA、EBD、ESP。
这些控制系统,在上面这些不同情况发生时,它们通过非常迅速的感应、测量4个车轮的转速、地面对车轮的反作用受力(抓地力),同时包括另外的如转向感应系统对驾驶员的转向角度(意图)的判断,控制系统计算判断并指令4个轮各自的刹车鼓是否动作及如何动作,来调整4轮的同步及受力(抓地力)均匀,从而确保了行车的安全。归结起来,就一个刹车在起作用,什么时候刹、刹哪个轮、松哪个轮,根据不同失控状态,由不同系统来完成。
当然,这些系统的功能并不是无限的,都是有限的。
图8-1↓再看看后轮,多了一个手刹

图8-2↓手刹线走向
图8-3↓再看仔细
图8-4↓结构,各位宝友想起自行车的涨闸没,有近似地方吧
上面这些,我和技师都简单看了看,没异常。真正发现有无问题还是在使用中才能够知道,最后保养完,有一个上路试驾。
轮胎卸下来后,要做三件事。
一件是前后轮对调。因为前轮担负主动转向,轮胎的各种转向角比后轮大,从而边沿磨损稍大。对调一下不失为一个节省轮胎的好办法;
二是后轮调前轮之轮胎需要做动平衡。轮胎使用一段时间后,做做动平衡总好过不做。前轮更应如此。不过担负做动平衡的小工偷懒,把原先的前轮的动平衡给省了,说用不着,还胡诌一汽在出厂时都不做后轮动平衡。其实我早就知道后轮上有平衡块,这个小家伙不学好。我想想不重要,也就随他去了;
图9-1↓原来的后轮现在的前轮,看原来出厂时与现在的平衡块,都摆在那,小工胡诌时早就把这证据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一“优点”很象汽车之家其他论坛上的某些人

三是给刹车盘与轮毂接合部位抹润滑油。
图9-4↓前刹车盘上的锈迹斑斑。我纳闷出厂时都没抹油吗?
图9-5↓先钢丝刷除锈,再在刹车盘与轮毂的面接触部位,和环形接触部位,抹上机油
技师处理锈迹要费点时间,那就看看其他。
图10↓散热器,一大一小两个风扇
散热器长度
从它的冷却设计原理所分析,有下面这种情况:如果高速非暴力驾驶,匀速行驶因为自然风散热足够,因发动机低油耗热量反而小,油温上不去,风扇就会被系统自动停止而由自然风散热。有机会大伙可自己做下试验,高速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看油温显示若在
但这种情况很少,因我们总不是完全在匀速高速行驶。
在山区公路的上坡路段行驶,即使路况好,但由于仰角爬升重量负荷大,油耗最大。我曾经驾车去过一个叫银瓶山的风景区,并观察记录相关参数:上坡瞬时油耗大部分时间都在23~28,低于17的很少,转速2000以上,未超过2300,涡轮介入。在山上停车场停下车熄火拔掉钥匙后,立即打开前盖,见风扇仍在续转,至停转测量续转时间有3分40秒。1.4T有独立的涡轮延时冷却系统,发动机也有延时冷却系统,但冷却液是用的同一个,管路也是并连的。
图11-1↓底盘左、右侧前大梁,注意有蜡迹斑点
大梁是承受主要载荷的零部件。与大货车和老轿车不同的是,现在的轿车大梁都不是型钢,而是冲压件、复合型。图中宝来即是Ω复合型。
我先用钥匙刮了一下蜡迹,再用手摸确认是蜡料。同时用手摸了大梁里侧,里侧也有蜡涂于里侧表面。
看来汽车之家记者参观介绍一汽大众的独家底盘空腔注蜡工艺,不是赘言。因本人的工作原因,这里给大伙谈谈空腔结构的情况,多一点交流:大批量的流水线金属结构产品,多采用冷轧钢板的冲压结构,轿车不例外,因为冲压生产属于往复式生产,来得快,成本低。
但冲压件组焊后,因为既要保证组装结构的横截面惯性矩大以增加承载强度,又要节约材料,所以往往形成结构性空腔。
这个空腔,不但没法内部涂装(防锈),而且时间长易积尘、潮湿,就易生锈流黄水,又不容易被发现,材料逐渐减薄影响使用寿命和安全。
有的行业是预先在里侧涂上沥青漆或类似汽车底盘防锈的涂料,但这种方式又易污染前道工序的生产环境,不适合汽车行业。
还有一种办法是,将空腔结构焊接封死不留缝隙,成为永久性空腔,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好如何保证封死,有时设计及生产难度均较大。
所以,底盘空腔注蜡工艺就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成本会高。目前只有一汽大众独家采用,这点比其他厂家厚道。据汽车之家记者参观一汽大众的介绍,蜡料的寿命在10年,且加入复合添加剂,能够较高温度不融化,这就方便了汽车的使用、内部结构防锈和增加使用寿命。
我伸手进去摸到蜡膜并不厚,很薄一层,凭经验觉得用不到10年那么长。不知道是我对一汽大众蜡的成份、功能了解不够呢,还是生产时注的蜡太少。
另外,当时还摸到大梁钢板厚度在2~3mm左右,这个不一定对,因为还有蜡膜和油漆厚度在内。整车1吨多重,这个2~3mm厚的Ω复合型大梁倒是够力。但不管怎样,与老轿车的型钢大梁比较,减配减料算得上够厉害。
现在的所有车厂,减配减料极不厚道。车友们不要以为自由竞争带来的都是好处,自由竞争若管理不当也会有失控,特别是喜欢讨论防撞梁的,这个远比防撞梁更为重要得多,不论一般性安全还是保命。
图12↓拆下来的发动机下面的防护托盘,强化塑料的,挡挡小石子什么的还行
图13-2↓再擦它一下。偶有小黄点,那是泥土。以后再见有人说排气筒生锈,而且严重得很,又无图无真相,宝友们别信别理他就是,让他自娱自乐去
图14-1↓空滤、空调滤,大伙都熟悉,注意进出面,明显污染不同,进气面脏。气管吹几下就可以了,再重新装上
图14-2↓
图14-3↓
图14-4↓
接近保养后尾,才是拆卸机油滤,用专用工具几下就拆下来了
图15-1↓
图15-2↓螺纹紧固
图15-4↓全合成机油,
图15-5↓5W-30
图15-7↓我亲手拧开,原“封”未动

试驾后有一个洗车,此时停10分钟检查机油标尺,已经在油格上限了,这是后话。
最后,给各门拉手铰链扣位置上液体机油润滑;前机舱盖锁扣位置、天窗滑轨上固体机油润滑。许多宝友说门拉手难开,就是缺少润滑,这些小保养应该自己经常做做。
图16↓前机舱盖锁扣位置
然后上路试驾,主要看仪表有无报警,转向等有无不当。一切正常。
给大伙上一个现在4S用的“新宝来常规保养单”,08年版本的,里面有首保19项,以及2保、3保的间隔规定及项目内容。
我用的就是此“新宝来常规保养单”。这里有一个疑问,08年新宝来1.4T还未出场,此“新宝来常规保养单”如何考虑涉及到DSG、涡轮、缸内直喷发动机的保养内容?一汽大众及其4S都有管理上的缺陷,没跟上。
图17↓
给大伙上几张保养后,拍的照片
图18-1↓
图18-5↓
图18-6↓
图18-7↓
座位真皮还象新的一样,我的车整洁吧,呵呵。
全文完,谢谢各位!